自慰高潮

从“小”处破题 向“安”处发力

作者:赵越  时间:2025-11-11  【字体:

“这样不仅解决了安全管理‘上热中温下冷’的痛点,更为安全穿透式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。”近日,由应急管理部、中央网信办联合组织的“新征程上看应急”活动走进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时,媒体记者作出了如此评价。

应急管理部“新征程上看应急”采访团走进汉江重工(赵越 供图)

在这里,诞生了世界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“昆仑号”,并已先后研制出全国最大吨位的2700吨节段拼装造桥机、全国首台超低位运梁车、全国载重最大的搬梁机等一系列高端装备,是国内轨道交通制造领域的“尖兵力量”。

驾驭顶尖装备的制造,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安全管理作为支撑。然而,汉江重工并未固守严规重罚的传统路径,而是另辟蹊径,探索出以“小积分、小课堂、小改革、小举措、小单元”为核心的“五小”工作法,巧妙激发了全员的安全责任感与创造力,走出了一条通过激活管理活力、压实全员责任来实现安全穿透式管理的本质安全提升之路。

“小积分”激发“大动力”

“安全积分超市”在汉江重工不仅是管理创新,更是激发员工安全主动性的“暖心抓手”。员工可通过自我安全、他人安全、环境安全等5个方面18条具体事项获取积分。初始积分为100分,超过100分可每周兑换物品,低于90分则需停工学习,修满积分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返岗。2024年,企业通过积分超市发放物品价值近6万元。每月评选“安全之星”、每季度表彰先进个人,更让安全成为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荣誉。

“安全积分管理”等微创新举措受到媒体采访(赵越 供图)

“以前觉得安全是‘约束’,现在攒积分能兑东西、评先进,大家都争着当安全标兵。”拼装三班焊工王锐道出了积分管理的魅力。这种“积分当钱花”的机制,把抽象化的安全管理硬要求变为可视、可用的活积分,推动员工从“被动遵守”转向“主动追求”,实现了安全意识的根本转变。三年来,员工累计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179条,其中86项已转化为创新成果。

“小课堂”承载“大道理”

每天清晨,汉江重工车间里都会举行一场特别的“开工仪式”——班前会。单位负责人“定期讲”传达上级关于安全的相关要求和精神,部门负责人“轮流讲”宣贯相关制度要求,一线员工“分享讲”安全经验或反思不安全行为,安管人员“提醒讲”当天工作内容注意事项,这便是所称的“班前安全四讲”。短短十分钟,使得班前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,安全理念逐步内化为职工的自觉作业习惯,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。

党员带头安全承诺(赵越 供图)

“以前的班前会多是‘念文件’,现在是大家自己讲体验、说教训,听得进、记得牢。”拼装一班普工雷智慧深有感触地说。把安全教育从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多向交流,员工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分享,从“局外人”变成了“当事人”。一线人员的“现身说法”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违规行为的发生。

“小改革”消除“大隐患”

当员工的安全意识被唤醒,内在创造力便喷涌而出。在汉江重工车间,一台由废旧材料制成的气瓶转运装置尤为醒目——其5米间距设计、自带车轮和灭火器,彻底解决了以往气瓶间距不足的隐患。这项“小发明”,正是企业“小改小革促安全”活动的成果之一。

5米间隔气瓶推车解决间距不足隐患(赵越 供图)

“安全不仅是管出来的,更是创出来的。”班组青年员工胡斌自豪地表示,“我们每一个小改进,都在为大国重器的制造增添一份保障。”
近两年,类似“小改革”层出不穷:针对大型钢梁组立后易失衡倾覆的隐患,拼装班组创新设计出钢梁防倾倒架,为高风险作业筑牢了一道刚性安全屏障;链式翻转机构,实现了笨重工件的平稳、可控翻转,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。这些由一线员工亲手打造的“微装备”,已涌现54项成果,成为提升本质安全最直接、最有效的“土专家”方案。

“小举措”联通“大安全”

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,安全管理与信息化平台深度融合。借助智能化系统,关键数据可实时采集、共享与分析,形成覆盖风险预警、过程干预与效果评估的全链条闭环管理。汉江重工紧抓行业数字化机遇,持续优化安全二维码管理平台,有力推动传统安全管理向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,为施工现场安全赋能。

“所在区域有什么风险?怎样完成理论的培训?”这些遍布车间的“安全码”,将传统集中式、灌输式的安全教育,转化为员工身边触手可及的“移动课堂”,员工可以通过设置在车间的安全告知码、安全教育码、事故隐患内部报告码等完成教育学习、隐患上报、风险提示等工作,实现风险防控措施、设备维护台账、人员安全培训档案等关键数据的即时调取与云端实时同步,确保安全管理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。

2024年以来,员工通过“事故隐患内部报告码”累计上报197条隐患,企业依规奖励积分545分、现金10600元,实现“小隐患小奖、大隐患大奖”。通过二维码搭载的碎片化学习资源,推动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直达一线,为企业构筑起“技防+人防”的双重安全屏障,逐步构建起全员参与、群防群治的安全管理新生态。

“小单元”解决“大难题”

班组作为企业组织的“神经末梢”,其安全执行力和内生动力是决定安全管理成效的关键。为此,汉江重工推行“一包双进三环四管”的班组管理模式,制定涵盖安全、进度、质量、成本、技能提升等维度的考核办法,采取领导包保、党员管理人员进班组、制定班组“小立法”等方式,形成“传达—转化—落实”的责任闭环,推动责任主体到人到岗,解决了层级链条过长,责任在传到过程中“虚化”等问题。同时,每月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最高2%的额外工费奖励,让安全绩效直接体现在收入中。

“以前是‘上面怎么管,下面怎么干’,现在我们班组主动承包零散作业,大家都把车间的事当成自家事。”工班长陈珊珊的感言,生动印证了机制创新带来的深刻变化。

承办襄阳市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观摩会(赵越 供图)

通过优化工费分配机制,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直接挂钩,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激发,车间环境显著改善,每道工序也都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化依据。企业不仅解决了安全管理“上热中温下冷”的痛点,更培育出“安全与效益共生”的基层生态,为安全穿透式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。

安全管理目的是提高安全意识,增强安全本领,强化岗位履职,压实安全职责,提升终端穿透管控效果。从“班前四讲”的岗位履责,到积分管理的模式转变、“码上安全”的科技赋能、“小改小革”的全员创新,再到“班组标准化”的制度保障,“五小”举措将安全管理点串联成一条“行为管控—创新激发—本质安全”的闭环链。推行三年来,汉江重工实现生产安全零事故,多次获得上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称号,并成功承办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观摩会。其“低成本、可复制、易实施”的经验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。

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,汉江重工的实践生动诠释了“抓安全就是抓发展”的深刻内涵。在制造强国的征程上,这份扎根一线、依靠全员的安全管理答卷,正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安全根基。

自慰高潮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48414号 地址:北京市复兴路四十号 邮编:1008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