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熹微中,中铁十四局西藏阿里项目施工现场,党员鲁磊正在路基路面班组的工棚里,挨个检查工友们的防寒装备。“今天风大,大家把领口扎紧些。”他细心地帮一位年轻工人整理好衣领。
同一时刻,在四千公里外的浙江富阳南北渠项目的隧洞里已是机器轰鸣。党员赵宁检查施工器械,“请大家务必佩戴好防护设备,安全永远是第一位!”他的声音坚定有力,很快融入了工班的节奏中。这一幕幕是中铁十四局“党员进班组”活动的日常图景。
“党员进班组”进驻会(张静 摄)
在富阳南北渠项目,一套创新的“支部统筹—党员包保—班组落实”三级联动机制高效运转。派驻党员与工友同吃同住同劳动,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,深入了解思想动态与实际困难。截至目前,通过这项机制已成功解决施工班组宿舍空调维修、2号支洞配置通勤车等7项具体问题。
“刚开始工友们还有些拘谨,现在大家都愿意跟我说心里话了。”富阳南北渠项目驻班党员朱恒辉笑着说。这种零距离相处,不仅打开了沟通之门,更为解决实际问题铺设了快速路。
同样温情的画面也在深南高铁项目上演。一张设计精巧的“党员派驻联系卡”成为连接党群关系的暖心桥梁。工人们只需拨打卡片上的电话,就能随时反映遇到的难题。派驻党员坚持“主动认领、限时办结”原则,已累计解决包括丹山隧道通勤保障、劳保用品更换等在内的10余项民生关切。在西藏阿里项目,党组织将心理关怀纳入重点工作范畴,组织召开的“班组恳谈会”先后征集到7条职工诉求,其中5项涉及医疗、取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。
“党员进班组”交流座谈会(张静 摄)
在赋能成长方面,派驻党员倾注大量心血。富阳南北渠项目精心组织7场安全生产专题培训,内容涵盖重大事故隐患判定、动火作业管理等领域。同时开展的职业道德与文明施工教育已达4批次,参训人员超170人次,有效促进了工人规范施工意识的全面提升。深南高铁项目党支部则创新运用微党课、班前“黄金三分钟”、工人夜校等载体,将复杂的规章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工作指南。他们开创的“施工小妙招”移动课堂,将技艺传授延伸到掌子面,实现了“边教边做、即学即用”的良好效果。
安全保障工作同样扎实有力。西藏阿里项目建立的“日常巡查+每周复盘”机制成效显著,派驻党员每日巡视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域,紧盯制度落实与权益保障,累计发现并整改设备操作、临时用电等方面隐患48项,实现百分百闭环管理。针对高原特殊环境,他们还定期开展健康防护专题讲座,配足氧气瓶、防寒服等保障物资,构筑起坚实的安全生产防线。广云高速改扩建项目进驻党员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结合班组实际需求和员工技能水平,通过组织集中授课、现场示范、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,对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操作规程、设备维护保养、质量管控要点等方面的培训,不断提升班组员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。
派驻党员进行龙门吊检查(张静 摄)
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落实落地,“党员进班组”活动的成效也在各个班组悄然呈现。深南高铁项目隧道内,由派驻党员牵头的创新团队研发的初支平整度刮刀和智能二衬台车,使混凝土消耗量大幅降低90%,单次浇筑周期缩短45分钟,施工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。在富阳南北渠项目,派驻党员凭借过硬的专业功底,解决了隧洞掘进过程中围岩稳定性和防渗难题,为工程质量与进度提供了有力支撑。西藏阿里项目党员扎根一线,构建“诉求收集-协调推进-结果反馈”的全流程服务机制,有效协调解决了路面摊铺设备调配、路基滑模施工等难题,助推所属两个标段较原计划提前完工。
隧洞出口箱涵段(张轩宁 摄)
据统计,活动开展以来,四个试点项目累计开展各类活动90余场,覆盖劳务工人约600人次,解决实际困难与诉求30余项,采纳并实施合理化建议24条,优化施工与管理流程16项,排查、整改安全隐患88处。
从精准测量到模板支护,再到混凝土浇筑,冬日的工地上,党员的身影始终与工友们并肩而立。随着“党员进班组”活动的深入推进,班组氛围愈加和谐、协作效能稳步提升……可喜的变化正在每个角落悄然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