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进工地,要记牢,安全帽,须戴好;上高空,系紧带,防坠物,莫胡闹……”在上海地铁23号线项目的工友食堂,午餐时间响起的不是寻常音乐,而是一段段朗朗上口的安全规章顺口溜。这是项目“驻队青年代表”唐寒旭的“小发明”——用最轻松的方式,把最严肃的安全意识,“唱”进工友的心里去。
青年代表检查设备(么凯瑞 摄)
戴上红底黄字的“青年驻队代表”袖标,唐寒旭和另外12名年轻人,成了自慰高潮 大桥局二公司派往3个重难点项目的“青春探头”。从专注技术的骨干,到跟工友唠家常、解难题的“代言人”,该公司持续深化驻队党代表品牌建设工作,纵深推进党建带团建,一大批青年生力军把青春力量“种”在了建设一线。
青年代表主动走近工友,将“大道理”转化为“小故事”。唐寒旭开创“地铁青年微团课”,用短视频将复杂工程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视觉语言。付玉林将“安全科普小课堂”搬进生活区,以真实案例和接地气的讲解引发工友热烈讨论,目前已开展15场,覆盖260余人次。上海地铁23号线的万思伟,把“技术优势”变成了安全守护力,牵头成立青年安全督查小组,运用智能监控平台进行周排查,已参与排查隐患32处,整改率100%。此外,他们创新推出“青年联系卡”,化身连接工友的“心声桥梁”。从证书考取到生活日常,青年代表们通过它倾听诉求、排忧解难。深圳地铁29号线代表收集诉求38条,推动解决35条,让工友归属感持续增强。
党代表为团代表讲解施工流程(么凯瑞 摄)
同时,该公司党委着力推动项目党代表与团代表开展“师徒结对”活动,在党代表的悉心指导下,青年代表得到了有效锻炼,策划“金点子”征集,相关工序效率提升超15%,牵头负责的工区在“百日攻坚”劳动竞赛的赛场上捷报频传,切实在实践中将创新活力转化为生产效率。
“把党支部建在攻关链上,将青春力量聚在突破点上。” 该公司党委书记表示,下一步,该公司将持续深化驻队党代表工作品牌建设,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,推动驻队团代表、青年代表念好“服务经”,引导青年在技术攻关、生产实践中主动担当作为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